这届年轻人无辣不欢川菜在熊猫星厨找到新路径
作为八大菜系中最早走向全国的菜系,川菜凭借“辣”这个标签征服了全国人民的味蕾。伴随着餐饮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变化,川菜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,但主流消费群体对它的喜爱始终不减。
被调侃“过气网红”的酸菜鱼,如今迎来了业绩翻红。川式火锅和麻辣烫等细分品类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创业机会。烧鸡公品类作为有料火锅的新代表,席卷一线及新一线多家店。
熊猫星厨合作品牌老街秤盘麻辣烫凭借差异化突围,开出1000多家店,为麻辣烫品类带来新的发展路径。
无论是从门店数还是从交易额来看,川菜都是中式正餐第一大品类。2016年,川菜在全国餐饮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40%。
美团数据显示,川菜分布核心城市为重庆、成都,一线城市紧随其后,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线上川菜门店数排名靠前。
甚至在等以清淡口味为主的城市,川菜门店数也入榜TOP20,说明川菜的辣口味消费基数大、接受度高,具有很强的“侵略性”,也反映出川菜的标准化、大众化程度高,具备全国扩张的能力。
从门店数来看,川菜门店规模最大,在34万家左右。在八大菜系中,川菜以18%的连锁化率居于首位。
川菜连锁化率增长较快,是因为川菜内部孕育了一些酸菜鱼、烤鱼等单品爆品,在正餐中较早进化出了快餐的特征。这些大单品产品线简单、门店面积较小容易复制,近几年增速较快,拉高了川菜整体的连锁化率。
美团数据显示,川菜堂食及外卖的客单价主流区间集中在31~60元。从价格带增幅来看,其中61~90元区间增幅较快,91~120元也在增长,消费升级趋势明显。
从整体来看,川菜受众基础广,全国各地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,但要走品质化的道路。其次,在内卷成风的当下,要走差异化道路,做出自己的特色。
对市场不了解、没有丰富经验的年轻人要餐饮创业,川菜单品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路径。单品好控制、好管理,流程相对简单,供应链也简单,成本也低一些。像酸菜鱼、串串香,都是单品,但都具备做出规模和做成产业的基础。
目前川菜的发展,呈现出明显的细分化趋势。酸菜鱼、冒菜、钵钵鸡、跷脚牛肉等单品爆款,成就了众多川菜特色连锁品牌,如太二酸菜鱼、陶德砂锅、冯三娘跷脚牛肉等。
川菜中还有一众热门菜品有待发掘,如传统川菜中的回锅肉、蒜泥白肉、鱼香肉丝、夫妻肺片、麻婆豆腐、辣子鸡等作为国民菜,都有很高的认知度。美蛙鱼头、烤鱼等细分品类也大受欢迎。
湘菜中的费大厨凭借一款辣椒炒肉连续4年蝉联长沙大众点评必吃榜辣椒炒肉榜首,成为“长沙地标美食名片”。
从单品关注度来看,回锅肉的热度是要高于小炒肉的。在食材和搭配上,可以匹配出不同的配菜、不同的口味和不同的猪肉,都可以成为细分卖点,可被改造的空间很大。从制作上,它的流程较为复杂,相对门槛更高,但是可以通过工业化来解决。
同时,回锅肉也可以借鉴辣椒炒肉的跨品类发展思路,比如“辣椒炒肉披萨”、“辣椒炒肉汉堡”。
烧鸡公是重庆的一道经典江湖菜,广泛流行于川渝一带,味道麻辣鲜香,后经过改良,加上各种涮菜,演变为了烧鸡公火锅。
由于消费降级下有料火锅盛行,加上鸡品类受众范围广,供应链成熟,因此客单价优惠,味道麻辣上瘾,量大丰富的烧鸡公俘获了众多食客,尤其是在华东地区消费更为集中。
三年疫情期间,这个细分品类也保持迅猛成长的态势,老品牌在加速拓店,新品牌更是强势诞生,快速抢占市场。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成都等一线、新一线城市占有一席之地,一些头部品牌也有了比较强大的区域影响力。
如石灰石烧鸡公,短短两年的时间,竟悄悄地开出了200多家店,覆盖26个省份,88个城市,以绝对性的优势,稳坐烧鸡公这个品类的头把交椅。
在选中大单品之后,还可以基于原有的食材搭配、菜品口味进行改良,打造品牌独特的记忆点。
比如,围绕川菜的24种味型进行创新,从麻辣到酸甜,从花椒到麻椒、青花椒、藤椒等,让顾客领略到川菜一菜一格、百菜百格的独特魅力。
美团数据显示,2022年,消费者主动搜索“小份”关键词频次超13万/日。餐饮品牌在双主场经营中也顺应这一需求,2022年,美团App上销售“小份菜”的商户比2020年增长了近一倍。
在单身经济的浪潮下,从外卖小店到传统酒楼,小份菜席卷了整个餐饮界。烤肉、火锅、卤味、炒菜等各个品类的商家都推出了“一人食”套餐,连锁品牌探索“大菜小做”,在供应链管理、菜单设计、线上营销、后厨改革等维度下足功夫……
熊猫星厨入驻商家中,大先生小碗菜、辛湘遇辣不怕、江南家小碗菜等品牌均凭借精致小份的理念,打造了大量9999+销量的外卖店,部分品牌还在2-3年的时间,发展到全国500家连锁店。
小份菜不仅顺应了“减少食物浪费”的需求,而且对于顾客来说,分量少、样式精致,价格优惠,可以一次性品尝到更多菜品。对于商家来说,推出小份菜或小份菜套餐,也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尝试门槛,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点餐需求。
而对于小碗菜来说,川湘菜是更受欢迎的餐饮品类,因此对于川菜商家来说,有更大的机会在小碗菜的竞争舞台上一展身手。
一个创新的品类想要成为一个成熟稳健的品类,在消费者的心智里面,真正地立有一席之地,需要把“网红”品类做成“长红”的品类,让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有信心。”
在疫情之后,国内主力消费群体在消费时更为理性,他们更希望以更低的消费,享受一定的品质。
众多餐饮品牌都开启了“降价不降质”的模式,迎合市场需求。比如西少爷、和合谷、南城香、和府捞面等,都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,选择降价或推出更优惠的单品或套餐。
在川菜这个赛道,也有许多知名品牌开始实行“平价优质”的策略。比如主打酸菜鱼的江渔儿,其招牌产品老坛酸菜鱼单人份的价格仅为29元,一份家常菜的价格大致在20元左右。
顾客只需要消费一顿快餐的价格,就能享受到正餐的品质,在消费者注重质价比的当下,这样的策略显然能换来更好的发展。
在此基础上,川菜品牌还可以打造出更加丰富的产品组合,适配朋友聚餐、白领用餐、家庭用餐等多样化的消费场景,获取更多的增量市场。
餐饮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,但顾客的细分需求为商家带来了很多新的探索机会。
对于川菜这个有深厚发展历史的品类来说,新客群、新渠道、新市场等都能带来新的增量市场,值得深深发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