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尖上的经济学:川菜的创新与发展
川菜的历史既可以说很悠久,也可以说不久。从历史的角度看,如果只把川菜定义为四川的饮食,那川菜的历史当然很悠久。有人就有饮食,先秦时候就可以说有“川菜”,虽然我们谁也不知道先秦时的四川人到底吃什么。但如果从现代川菜口味而言,它的历史其实是很短的,即现代川菜是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才形成的,反观粤菜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我们经常有一种错觉,认为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其实中国的大部分菜肴,是在很近的时代才创造出来的,比如全国流行的酸菜鱼、辣子鸡、干锅、香锅等川菜,都是过去一二十年里面才出现的,中国的饮食其实是一个大量创新的过程,与其他行业相比,中国人把更多的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吃上面,过去的一百多年在其他领域没有创新的时候,中国的餐饮却诞生了如此之多的创新,这其实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。
从川菜的历史来说,它的滋味也是有传承的。汉代《华阳国志》曾记载四川人“尚滋味,好辛香”。四川人很追求味觉的享受,那时没有辣椒,他们用茱萸和蓼来获取辣味,《本草纲目》里面说茱萸“味辛而甘”,蓼是水生植物,也具有辣味。唐宋的时候,四川人“重蜜食甜”,而现代川菜又回到了汉代的嗜辛辣,且口味更丰富,现代川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味觉的丰富。
辣椒原产于美洲,明末时传入中国,到清乾隆、嘉庆年间的时候才进入四川并逐渐普及。没有辣椒的话,就没有现代川菜。辣椒最先被食用是用来代替盐的,我国西南偏远地区居民很多吃不起盐,就用辣椒来满足咸味,也满足身体的最基本需要,这个变化的背后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,即从清朝初年开始四川人已经开始变得重口味了,原因就在于盐和辣椒一个贵,一个便宜,所以四川人就开始吃辣椒来替代盐。
而从经济学创新的角度来讲,辣椒的引入带来了四川饮食的创新,有了辣椒之后,可以创造出新的技术和菜品,川菜所谓的百菜百味,包括家常味、麻辣味、香辣、鱼香等等这些口味都是以辣椒为根基来进行的创新,辣椒带来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,因为菜品在本质上就是食材和调味品的组合,当菜系里面增加一种调味品的时候,它所能创造出来的味觉丰富程度就要提高将近一倍,甚至不止一倍,这是川菜创新,或者说是它成功的基础,增加一些基础的东西,就可以产生大量新的组合。
一是经济的需要,或者人类身体的需要。人体摄入饮食就是为了获取能量和热量,提升生活水平,川菜用油很重,油也是补充热量的一种物质,同时,用油炒菜最大优势就是速度快,这是川菜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,油的最高沸点可以达到200摄氏度,甚至300摄氏度,沸点一高,很快就把菜炒熟了,这就满足了现代社会的流动需求,在过去二三十年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,人口的增加,社会流动和现代社会生存的需要都要求人要快速地把食物吃下去。
二是川菜包容性很强。因为四川地属盆地,食材的选择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,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,随着物流运输工具和速度的提升,各种食材迅速进入四川,各种新的菜式也就不断涌现,川菜海纳百川的包容特点越来越明显。
三是川菜的调味品非常丰富,可以产生更多新的组合。比如辣椒、花椒加入之后,它们可以跟其他的调味品结合在一起,产生新的组合,新的组合可以给人不同的舌尖上的体会,现代人在肚子吃饱之余,更加追求口感的享受和口味的丰富体验,这也是现代饮食发展的一个趋势。
四是川菜属于草根创新,没有一定标准。川菜没有自上而下的设置,没有人知道川菜的标准是什么,它是草根创新,传播迅速,它与麦当劳、肯德基等工业化、标准化的菜品是不一样的,标准化是没有创新的,而没有标准恰恰就留下了巨大的创新空间,比如同样是回锅肉,有蒜苗回锅肉、青椒回锅肉、白菜回锅肉,甚至锅盔回锅肉等,只要做出来大家觉得好吃就可以,也能迅速传播开来。凯发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