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中国“八大菜系”之争不只是厨师之间的较量
我们都知道,中国有八大菜系,四大菜系,听起来就像传承了非常多年一样,但是你知道吗,他们的历史,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。在早期的记录中,并没有关于具体菜色的记录,而主要是当地生产的食材。所以,那些号称自己从春秋时期都有记载的,一般都是骗人的。
要知道,食材、烹饪的方式是不段变化的,由于运输方式的改变,很多外地食材被引入各个地区,人的口味也逐渐改变。很难说清这道菜到底属于谁。
在中国饮食史上,最先出现的类似于「菜系」的概念,是民国时期出现的「帮口」。
事实上,直至今天,「本帮菜」「杭帮菜」「扬帮菜」「川帮菜」这样的叫法在长三角地区仍很流行。
当时厨师之间竞争激烈,各个地区的厨师报团取暖,各自为派,就像当时的黑帮一样,所以取名为「帮口」。
菜系虽然出现了,但是,八大菜系又是怎么出现的呢?为什么是八大菜系,而不是六大,九大呢?这就是另一场战争了。为什么竞争这么激烈呢?
要知道,中国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。而各个地区,都想要自己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更好,而美食,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宣传。这一点,想一想重庆就知道了。所以,k8凯发官网菜系之争,不仅是争夺一个名称,而是它背后的商业价值。
持四大菜系的人认为,只有历史悠久、影响力大的流派,才能算是菜系,但反对者说,凡是有地方特色的,都应该被称为菜系。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。
改革开放之后,官方举办的1983年中国第一届烹饪技术比赛、1987年中国烹饪协会成立大会,乃至1987年副总理的讲话,也都采用了「四大菜系」之说。
不过,其反对者也为数众多。在1987年烹协成立大会时,甚至江苏代表们内部就起了分歧,不少人反对用淮扬菜代指江苏菜系,认为淮扬只能与南京、苏锡、徐海平齐。
1992年3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发行的《中国烹饪词典》将「四大菜系」列为条目,引起湖南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等地烹饪协会纷纷鸣不平,最后扩充为「八大菜系」,此后渐为定局。
不过,到现在为止,派系之争也还没有定局,最近的一次尝试,发生在2017年4月6日,北京烹饪协会正式发布「京菜」菜系,宣称要打造「九大菜系」。至于结果嘛,相信大家都知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