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厨师扬名海内外 “海南厨师主理”成招牌
那一年,远在福建的泉州酒店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像当时时兴的做法,从广州或是香港请回粤港名厨主理自己的酒楼,却南下刚刚兴建大特区的海南,到当年名噪一时的海口泰华酒店一下子招聘了22名海南厨师和酒店管理人员。
说起那次招聘,有人说是泉州酒店为了引入海南菜,但当时的海南菜其实还未成体系和气候,粤菜才是当时一统天下的大菜系。所以有人认为,那次招聘或许就是业界朋友间推荐的一次普通招聘,引入海南菜,使海南厨师从此扬名泉州,那是泉州酒店当时也不曾想过的事情。
k8凯发
但对于泉州酒店,那次招聘却从此奠定了它在当地餐饮界的地位。1991年至1996年,泉州酒店推出海南早茶,由于价格定位合理,适合当地人口味,一时引得食客纷纷一吃为快,甚至出现抢位、走后门订位等“怪事”,说起那时刚到泉州白手创业的时光,海南厨师感慨颇多,用“生意好得不得了”形容当年的盛况。
泉州酒店从当初位居全省接待宾馆倒数第一跃升为第一,这个神奇的转变是因为从海南请了一批厨师。这个秘密被迅速传遍当地餐饮界,海南厨师兵团成为当地餐饮界的“神奇小子”,各大宾馆酒楼或是慕名直接高薪到泉州酒店挖人,或是远赴海南大本营再寻高手,就是没有实力的小酒家,也寻思着要找个海南厨师带出的徒弟撑场面。
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泉州市区及周边市县绝大多数星级酒店餐厅、上档次的餐厅酒楼,几乎都已是海南厨师在主理,在全国几乎战无不胜的广东粤菜厨师,在泉州地区却只能是海南总厨的下手,就算有不多的广东粤菜厨师接手酒楼,却往往由于对泉州市场和消费者口味了解不透而无法在泉州呆下来,这时的接手者则肯定是海南厨师。
据不完全统计,至1995年最高峰,泉州的海南厨师超过300人,目前仍有近200名海南厨师在泉州各主要宾馆酒楼主厨。
柯道岳,在泉州酒店从普通厨师一路做到行政总厨,并进而自己创业。1997年,柯道岳在泰国烹饪比赛中荣获“亚洲中厨之星”,被写入《泉州府志》;
史李生,多次获亚洲中厨大赛和全国多个比赛的金牌,现在是海南省名厨专业委员会执委;
云奋,一度回海口在金银岛大酒店创出砂锅鱼头名菜,又二上泉州接手一家酒店使其走出困境;
中国烹饪名师陈诗汉,从泉州回海南后在海口创建琼菜王美食村,利用海南丰富食材创新琼菜,成为新派琼菜的领军人……
海南厨师缘何吃香东南亚?韩沥元认为,海南厨师吃苦耐劳,又善于兼容并蓄不断创新,其中,海南鸡饭的成功更是奠定了海南厨师的地位。有了这样的传承,现在东南亚一带多海南大厨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对于泉州的扬名,省烹饪协会秘书长林俊春在文章《琼厨扬名泉州城》里总结说:其一是海南厨师踏实,凭良心,讲信誉,工作认真负责,“领人薪酬就得为人效力”,而要价也比较合理,聘方能够接受;其二是技术全面,适应性强。海南新一代厨师大多接受粤港烹技熏陶,善于吸收各地各派精华,又具海南风味特色,随时可以调整适合闽南人的口味;其三是海南人与闽南人有着历史渊源关系,生活习惯和语言接近,容易沟通。
泉州市烹饪协会会长王家恩说,其实进入泉州的外地厨师并不少,但这些外地厨师大多只是给泉州带来了一些新口味,海南厨师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口味,更是餐饮理念和消费习惯创新。
“只要艺德双馨,海南厨师会走出更多的‘泉州兵团’”,这是柯道岳回乡与同行交流时说得最多的话,柯道岳认为,勤奋和坚持是成功的基础,菜品品质是永远的追求,如果没有这个基础,海南厨师当年别说发展,就是站稳脚跟都难。
回过头再看那段创业的日子,柯道岳认为,海南厨师能够叫响泉州不能不提当年的海口泰华酒店,那时的泰华酒店可以称为海口餐饮行业的黄埔军校,为海南培养出一大批厨艺人才。此外,以“市井十洲人”、“涨海声中万国商”闻名于世的古城泉州,自古文化包容性极强,海南厨师在这里可以尽情发挥和创新。
史李生认为自己的成功有三个经验:一是人品,二是技术,三是个人机遇。史李生说,海南厨师大部分比较踏实忠诚,又由于琼闽两地同属闽南语系的缘故,海南厨师更容易了解泉州地区风俗习惯、风土人情。而且海南厨师善于创新,引进了海南文昌鸡、东山羊、丰富的海产品和热带果蔬,以海南菜和烹调方法,结合闽南菜精华,创新出融入泉州文化的新派海南菜,当地消费者非常认可。
从普通厨师一路奋斗成为酒店老总的云奋认为,随着时代的发展,对厨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今后技术型+创造型+管理型的厨师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海南“村VA”hiang丨琼剧有味!看球之余不能错过的乡村“演唱会”原创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