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那山那水那美食·永州纪事》新书发布暨潇湘文化宴的启幕
近日,与一位知名老教授奢谈人生。他认为,人是为使命而活的,人所以创造的文物”可以超越生命。他进而提出,人生的目标是“我将无我,化为文物”,希望“让生命活出文物来”!
但是,一个严肃而又实际的话题,却几乎时时刻刻都拷问你我:人生在世,应该给社会留下一点什么:即使是渺若流星,也要让人们记住那一圈光弧。
这段文字摘自吴同和教授为《那山那水那美食》写的序言。引用此句,是因为契合了笔者近期所遇到的人与事中的一些感悟。他们的经历和业绩,让我们看见了普通人不平凡的人生。他们都有个共同点:热爱自己的家乡,热爱家乡的文化。不遗余力地投入精力和自筹资金,宣传推广家乡,这种热爱和奉献精神让笔者颇为感动。
《那山那水那美食·永州纪事》的作者李一凡先生就是其中一人。他数十年来热衷于永州地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,他深入研究探讨地方历史民俗、饮食文化和风光山水,并撰写了多篇文章,先后在各种报刊和新媒体上发表,积极推动永州美食和文旅融合发展。
正如吴教授所言,“人生的目标是‘我将无我,化为文物’,希望‘让生命活出文物来”。
因为《那山那水那美食》满足了心理上的需求,触达到游子们味蕾上的神经。好客的永州餐饮协会,以此书的内容,精心打造了一场潇湘文化宴。从食材的来源、菜肴的工艺到文化的演绎。一桌美食讲述了潇湘文化的前世今世,每一道经典湘菜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永州历史和故事。
永州,山青水秀,风光美丽,历史悠久,是一本文化底蕴深厚的书。其中饮食文化绵延数千年,有人说“湘菜源头在永州”,永州菜始终以食材优质、厨艺精湛、风味独特而著称,为湘菜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让我们去品味潇湘文化宴:
将美食上升到文化,是从物质上升到精神;由文化转化为美食,又是从精神到物质的交替。这是一个深刻而丰富的过程。在文人墨客笔下,美食不仅仅关乎色声香味,更涉及到历史、传统、艺术、哲学等多个维度的体验。
潇湘文化,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也是湖南人民的精神家园。从《那山那水那美食·永州纪事》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字句都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。以“写山、写水、写美食、写历史文化”的游记散文的形式,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述,展现了永州的自然风光、人文风情和美食文化。
通过与潇湘文化宴的结合,仿佛引领着读者跨越时空,从千年古城的一城一池风流人物,k8凯发官网到近代记忆中大街小巷市井烟火,再到品味当下的现代美食佳肴。文学作品中写的是永州的人文风貌,美食体验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共同的情感记忆。
美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,每一种特色美食都承载着其所在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。在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和欢乐之源的同时,更成为了连接过去、现在与将来的时空纽带。
来永州,品味潇湘文化宴,探秘永州“水文化、火文化、稻文化和陶文化”等四元文化,将成为一种时尚。
在《那山那水那美食》的篇章里,历史不仅仅是时间的基石,而是鲜活地跃然纸上,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醇香。
在“故园风情”一辑中,走进了古城零陵的每一个角落,从斑驳的零陵古巷,从柳子街到曾经热闹非凡的霞客渡,每一处
随着“乡愁美味”与“珍馐名肴”的深入探索,从市井味道的大拱桥米豆腐到传承千年的柳子家宴,每一道佳肴的背后,都藏着厚重的人文故事。
这些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经典名菜,生动而丰富体现在潇湘文化宴上,每一道菜品都像是历史的责任和文化的使者,它们穿越时空而来,穿越我们的味蕾直达心灵的慰藉。
《那山那水那美食》新书发布&潇湘文化宴的启幕,将文化美食完美融合,开启了体验式文旅的新探索。而《那山那水那美食》和潇湘文化宴更启迪我们: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,注重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。
曲径的这次永州之约,既是文化之旅,又是美食盛宴,让此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。特以此文记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