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了这对夫妻卖的卤菜湘潭16人接连中毒!竟敢往菜里加这个…爱吃卤菜的警惕!
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湘潭县的欧阳某某与苏某某夫妇经营卤菜生意,随着天气逐渐热了起来,加上卤菜生产量加大,夫妇俩担心卤菜变质,于是便将稀释过的甲醛溶液,添加到多种菜品中,由此导致16人中毒。
发现陆续有人食物中毒后,湘潭村镇县三级联动,紧急将患者送医救治。好在有惊无险,16名患者都已康复,也得到了赔偿。但不少消费者表示,自己到现在仍然会出现不适的症状。
浏阳一家人吃了自制腌菜(菜梗、萝卜、大蒜头等),家里人一个个突然都开始出现缺氧症状,指甲、嘴唇甚至皮肤都有些发紫,到医院一查发现,竟然是亚硝酸盐中毒。医生表示,一般情况下,腌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其实并不高,而汪女士一家刚好在腌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时食用,所以引起了中毒。
医生提醒:市民在制作腌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间,腌制时长不够就先不要品尝,最好1个月左右再食用。同时,他建议腌菜时不妨在腌制瓶里加一点葱、姜、辣椒,这些食材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。
自制药酒、杨梅酒、葡萄酒……虽然自制看似更安全卫生,且富有动手的乐趣,但其实自制食品往往也暗藏食品安全风险。
比如自制药酒,像川乌、草乌等带有毒性的中草药处理不当或添加过量,就容易造成药酒中毒。而杨梅酒、葡萄酒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甲醇,自己酿制由于缺乏杀菌消毒、去除甲醇的条件,很容易导致甲醇含量超标,危险极大。
在浏阳,自制豆制品可能是普通家庭最常见的,但也是风险很大的。因为豆制品容易造成肉毒毒素中毒。
在家自制食品因为缺乏控制有害物质的条件,所以很多时候无法保障食品安全。医生提醒,不要盲目迷信自制,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正规产品,比自己在家做的要安全许多。
医生表示,除了吃自制腌菜要注意,夏天还要警惕吃隔夜菜导致亚硝酸盐中毒。夏天的剩菜一定要及时放冰箱冷藏,且在吃前一定要充分加热,还要特别注意肉罐头、火腿这些同样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,切忌过量食用。
7月28日,湘潭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生产、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,这对经营卤菜的夫妻,最终双双获刑。
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,易溶于水。其中,35%至40%的水溶液统称为。甲醛水溶液具有防腐、消毒和漂白功能。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致癌、促癌作用。正是因为食用了含有稀释后的甲醛卤菜,当地16人中毒住院治疗。
食用含有甲醛物质中毒的这16人当中,有的是以家庭为单位。受害者当中,既有老人也有孩子。
对于公诉人的指控,这对夫妻被告供认不讳。他们供认,卤菜中添加了稀释的甲醛水溶液,他们在湘潭县的两个乡镇,合计售出问题卤菜约3000元,致使周边多人中毒。
从原先的卤菜生产经营者,站到了被告席上,这对夫妻被告,后悔不已,流泪致歉。
被告人欧阳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,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,并处罚金3万元。被告人苏某清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,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,并处罚金2万元。
除此之外,法院判定,欧阳某某与苏某某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,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。
湘潭县锦石乡和排头乡位置相对较偏,近年来,欧阳某某与苏某某夫妇,每逢赶集,就会将卤菜摊点摆上街道。
消费者:赔偿拿到了,这个事对我影响很大,现在肚子偶尔还有症状,现在吃东西都要注意了。
天气热了起来,加上卤菜生产量加大,欧阳某某与苏某某夫妇便将稀释过的甲醛溶液,添加进了所有菜品当中,由此导致多人中毒。
一边知道甲醛有毒,一边却在利益的驱使之下铤而走险。反思这一案件,承办检察官认为,对食品行业经营者来说,一要学法懂法,二要坚守良知。
除此之外,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卤菜、凉菜等高风险食品的抽检频次,加大为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。同时也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,提高人民群众的辨别能力与防范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