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不住了!你知道福建这些自带“福”气的美食吗?
凯发在线“福”文化,是中华文化的共同基因。福建,是全国唯一名字里带福的省份,是有福之地。“福”字也寄托了福建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。那么,对于爱吃的“胡建人”来说,除了吃,美食的寓意也没有被忽视。今天记者带你来尝尝“福”味。
小伙伴对福州鱼丸应该不陌生吧?咬起来Q弹有劲儿,满口汁水。主要是它还代表“福气”。
福州鱼丸有“福丸”之称。福州是“中国鱼丸之都”,也是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。
福州鱼丸年产值达70亿元,年销售30亿粒,约占全国50%市场份额,相当于“全国每两粒鱼丸就有一粒来自福州”。
2021年6月3日,重278.8公斤的超级鱼丸亮相2021渔业周·渔博会。叶义斌/摄
世界最大的福州鱼丸(557.6斤、直径82.5厘米),寓意“福丸越大,福气越大”。
佛跳墙又名福寿全,取吉祥如意、福寿双全之意,是福州名菜,属闽菜系,相传研制于清代。
佛跳墙通常选用鲍鱼、海参、花胶、蹄筋、墨鱼、瑶柱等食材,将它们汇聚到一起,加入高汤和绍兴酒,文火煨制四个小时。
成菜后,口感软嫩柔润。都说能吃是福,能吃到这么多食材煨制的“佛跳墙”可谓“福上添福”。
早年在福州地区有“有礼饼方有礼,其他不为礼的说法,说的是礼饼不仅作为男女订婚的聘礼之一,也是出嫁的女儿、外孙女在每年中秋节孝敬长辈必备的特色礼品。
礼饼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一种传统糕点。在包装上或者饼上常贴有“福”字,表达了人们的祝福。
礼饼成扁圆形,吃起来润而不肥,饼面上裹一层白芝麻,经烘烤总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抗拒。
每年过年,家家户户的桌上都要摆上福桔,有的家里甚至买了一整棵福桔树,为节日增添喜庆。
福桔产地多分布闽江下游两岸。深秋初冬时节,闽江两岸层层绿树,枝头缀满红果,色彩斑斓绚丽,人们誉之为闽江桔子红。福桔成熟期恰在岁末,福州风俗以红见好,且桔与吉音似,所以成为民间吉祥物和贺年赠品。
红桔塔源于唐朝,共有15座,每座共有6层,寓意祈福迎新,主要表达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在福建泉州,“红团”是泉港人过年时家家必备的食品,象征着团团圆圆。红团上常常会印有福字、喜字等。
红团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。馅一般有糯米馅、绿豆馅等,也有咸馅,是以糯米加入葱花、香菇、虾皮、花生、肉丝等调味食物。红团大多以艳山姜的叶子为垫,既防止粿皮沾在炊具上,又由于粿叶有香气,使粿品风味更佳。
打开蒸笼,美味出炉,红艳艳、香喷喷、亮闪闪的“红团”便立刻呈现在眼前。吃一口,满满“福气”。
除了泉港,莆仙地区的特色美食红团,精致的“福”字花纹和雕龙也是其一大特色。
泰宁上青“游浆豆腐”味道鲜美绝伦,有“游浆豆腐百年酵,一口咬下味百年”之美誉。游浆豆腐的古法技艺延续了2000多年,曾是上青乡家家户户的传家宝。